中国植物志
因网站整合,本页即将迁移至:www.iplant.cn/info/Aeginetia indica?t=z
意见建议 请 email: iplant@ibcas.ac.cn
FOC | FLPH | DCP | iPlant | admin    响应时间:0.17秒
野菰
Aeginetia indica L.
中国植物志>> 第69卷 >> 列当科 Orobanchaceae >> 野菰属 Aeginetia

1.野菰(海南植物志)土灵芝草(南京),马口含珠、鸭脚板、烟斗花(广西)图版21:1-8

Aeginetia indica L. Sp. Pl. 632. 1753; Roxb. Pl. Coromand. 1: 63, tab. 91. 1795; Hook. f. Fl. Brit. Ind. 4: 320. 1884; G. Beck in Engler, Pflanzenr. IV. 26 (Heft 96) : 17, fig. 3 (A-D) . 1930; Hand.-Mazz. Symb. Sin. 7: 874. 1936; 海南植物志516, 图894. 1974;中国高等植物图鉴4: 109,图5631. 1975;台湾植物志4: 689, pl. 1159. 1978. ——Orobanche aeginetia L. Sp. Pl. ed. 2. 883. 1763. ——Aeginetia japonica Sieb. et Zucc. Fl. Japon. sect. 1, 17. 1826-35. ——Phelipaea indica Spreng. ex Steud. Nomencl. ed. 2. 318. 1842.

一年生寄生草本,高15-40 (-50)厘米。根稍肉质,具树状细小分枝。茎黄褐色或紫红色,不分枝或自近基部处有分枝,偶尔自中部以上分枝。叶肉红色,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,长5-10毫米,宽3-4毫米,两面乡七滑无毛。花常单生茎端,稍俯垂。花梗粗壮,常直立,长10-30(-40)厘米,直径约3毫米,无毛,常具紫红色的条纹。花萼一侧裂开至近基部,长2.5-4.5(-6.5)厘米,紫红色、黄色或黄白色,具紫红色条纹,先端急尖或渐尖,两面无毛。花冠带粘液,常与花萼同色,或有时下部白色,上部带紫色,凋谢后变绿黑色,干时变黑色,长4-6厘米,不明显的二唇形,筒部宽,稍弯曲,在花丝着生处变窄,顶端5浅裂,上唇裂片和下唇的侧裂片较短,近圆形,全缘,下唇中间裂片稍大。雄蕊4枚,内藏,花丝着生于距筒基部1.4-1.5厘米处,长7-9毫米,紫色,无毛,花药黄色,有粘液,成对粘合,仅1室发育,下方一对雄蕊的药隔基部延长成距。子房1室,侧膜胎座4个,横切面有极多分枝,花柱无毛,长1-1.5厘米,柱头膨大,肉质,淡黄色,盾状。蒴果圆锥状或长卵球形,长约2-3厘米,2瓣开裂。种子多数,细小,椭圆形,黄色,长约0.04毫米,种皮网状。花期4-8月,果期8-10月。

产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和云南。喜生于土层深厚、湿润及枯叶多的地方,海拔200-1800米;常寄生于芒属Miscanthus Anderss.和蔗属Saccharum L. 等禾草类植物根上。印度、斯里兰卡、缅甸、越南、非律宾、马来西亚及日本也有分布。

根和花可供药用,清热解毒,消肿,可治疗瘘、骨髓炎和喉痛;全株可用于妇科调经。
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1990《中国植物志》第69卷 077页 PDF
中国植物志系统位置
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
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
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
管状花目 Tubiflorae
列当科 Orobanchaceae
野菰属 Aeginetia
野菰组 Sect. Aeginetia
图版21:1-8
扫一扫,在手机上继续查看
logo_frps
版权所有  ©  1959-2004  中国科学院《中国植物志》编委会  科学出版社
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(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)数字植物项目组
京ICP备13006946号-2         我有话要说